Page 6 - 台灣人的路no.84
P. 6
Construction 構築.鋪好路
4
1|2 1. 頂昇回推裝置及支撐系統。 2. 橋梁耐震補強修復工程完成全景。 地震後橋面錯移 嚴重影響臺南地區交通
今(107)年 2 月 6 日,花蓮發生 6.0 地震,震度 7 級造成 17 人罹 難,部份道路受阻;憶起兩年前0206小年夜發生芮氏規模7.0高雄地震, 造成台 86 線 24 號橋(15K+734~16K+289)橋面版錯移 49.6 公分,道 路中斷,由於該處為連接臺南市區、國道 3 號及臺南高鐵站之間重要疏 運道路,備受矚目。
事發隔日專家學者即至現場勘查,接續辦理緊急採購補強修復工 程。正逢年節期間工程人員犧牲假期,先施作緊急支撐,避免餘震造成 二次危害。頂昇回推作業完成後,為確保橋梁結構安全,實施車載試驗, 據以研判橋梁安全無虞。
災損橋梁戮力趲趕 監測確保結構安全
第 1 階段作業:「重型支撐、頂升回推、齒型伸縮縫更換、盤式支 承換裝及橋梁安全性評估」;第 2 階段作業:「剪力裝置設置、橋梁墩 水泥漆塗裝、更換排水系統及橋下路面 AC 鋪設」。在施工團隊通力合 作下,提前於 105 年 7 月 20 日全面開放通車,僅以 105 天恢復臺南地 區東西向快速路網疏運功能。
橋梁迄今仍持續即時監測,截至 107 年 3 月份節錄數據,最大撓度 變位量約 0.59 公分,遠低原警戒值之撓度變位量 1.5 公分。新技術工法 之部分補強以強化結構功能,達縮短工期並節省公帑,成就養護工程新 一頁。
因地震無法預先掌握測知,震後如不謹慎迅速處理,往往造成更大的 災害。公路總局於災害發生後立即應變,封閉受損嚴重的路段, 並緊 急修復,達通車標準後並開放通行。頂昇回推的國內首例新技術工法, 能縮短工期並節省費用。
地震災損橋梁修復 國內首例新技術 文.圖/第五區養護工程處工務科 蕭哲翔
縮短工期有利疏運 持續監測保安全